张嘉佳:《摆渡人》用周星驰的手法拍王家卫的故事

共9张

网专稿 他是千万销量的80后作家,也是读者心中的“治愈系男神”。如今,他的名字前多了一个新的称谓:“导演张嘉佳”。三年时间酝酿、王家卫监制外加一个由梁朝伟、金城武、Angelababy和陈奕迅等组成的超豪华演员阵容,让张嘉佳的导演首秀《摆渡人》赚足了眼球。近日,这位新科导演做客电影频道《光影星播客》,与观众深度分享“处女作”背后的创作秘辛。

 

《摆渡人》是满天烟火下悲欢离合的嘉年华

 

电影中,梁朝伟饰演的陈末是一位金牌“摆渡人”——接受委托把痛苦迷茫的人送到彼岸。张嘉佳说:“我们的人生中,要么做过摆渡人,要么就曾被人摆渡过,”这正是他创作这个故事的初衷。

 

仅从预告片来看,《摆渡人》的影片风格相当轻松搞笑,似乎与监制王家卫的一贯气质有着天壤之别,反倒更像是周星驰与港式喜剧元素的杂糅。张嘉佳表示,这正是他想达到的效果:“用周星驰的手法讲一个王家卫的故事”。

 

在张嘉佳的构想中,《摆渡人》应该是一场嘉年华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和喜欢的人,但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中总会有一个人满脸落寞,因为物是人非,去年陪他一起来的伴侣如今已不见踪影。

 

“满天烟火下的悲欢离合才叫嘉年华,我想呈现的就是这种感觉”张嘉佳如是说,“为什么《摆渡人》一定要有喜剧色彩,因为‘欢乐’是对抗悲伤最强大的武器,这句话听起来挺正能量,但你反过来解读,其实所有的欢乐就像一个球一样,它的核还是悲伤。《摆渡人》也是这么一个气质的故事,悲欢离合都在里面”。

 

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是《摆渡人》前传

 

今年国庆档热映的电影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同样改编自张嘉佳的同名小说。邓超在其中演绎了另一版本的“陈末”。当被问及如何理解《全世界》与《摆渡人》的关系时,张嘉佳说:“《全世界》可以说是《摆渡人》的前传。邓超是(陈末)三十岁前的故事,朝伟是三十岁以后的故事。”

 

熟悉张嘉佳作品的读者都知道,小说中的“陈末”其实就是张嘉佳本人。张导也表示电影《摆渡人》的蓝本已经远远超过了原著短篇小说,而是自己过去十几年悲欢离合的结晶:“有很多场戏都是我过去的人生,一个字都没改。包括一场特别伤感的戏,就像我在跟以前的自己对话,演员每说一句话都像在桶自己一刀。”

 

对于让梁朝伟出演“自己”,张嘉佳笑言:“虽然从颜值上来讲,我去找梁朝伟演简直就是不要脸嘛,但梁朝伟作为华语男演员中的‘男一号’,他去饰演陈末,会把悲欢离合的感觉结合得非常好。他对你笑的时候,你还是会觉得隐隐约约有一丝悲伤的感觉在,这就是整个电影里‘陈末’的基调”。

 

王家卫教导演像从“微积分”开始教数学

 

三年时间,王家卫继《一代宗师》后再度出山,却不当导演当起了监制。张嘉佳透露是王家卫导演主动找到他,希望他把自己的小说拍成电影:“从那天起,王家卫导演不仅仅是我的偶像,还是我的老师”。

 

张嘉佳从王导身上不仅学到了导演技能,更继承了王家卫最出名的“慢工出细活”。《摆渡人》的剧本一改再改,总共有118稿。拍摄时间也长达10个月,经历了春夏秋冬。据说梁朝伟曾为一场戏吃30几个汉堡,熊黛林被甩41个耳光。张嘉佳说自己从王导身上学到了两样东西:“一是为了1%的提高可以付出99%的努力,二是一个作品无论做到什么程度,只要为了更好都是可以推翻的。”

 

对张嘉佳而言,能够师从王家卫这位国际级电影大师在深感幸福的同时,更亚历山大。“举个例子,一般老师教你数学一定是从一加一等于二开始的,但如果王家卫是你的老师,就直接是从微积分开始的,起点就很高。他会跟你说很多宏观上的,境界上的东西,我要学得很快、很准、很稳”,张嘉佳说。

 

对于未来计划,张导感慨道,本以为高考是人生最辛苦的时光,但筹备《摆渡人》的三年,每天都比高考更辛苦,工作量和心理压力都很大。《摆渡人》公映后,他要给自己放个假,并逐渐回归作家本职。毕竟,他已经有足足三年没有写作新故事了。

相关资讯

友情链接